撰稿/寒冰伴随着米兰新球场计划的最终落地,阿森纳关于酋长球场扩容计划的曝光再度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。作为21世纪初第一个兴建可容纳6万人的现代化球场的欧洲豪门,酋长球场曾助力阿森纳迅速提高比赛日收入,与曼联并驾齐驱,同时远远甩开英超其他竞争者。然而,这座气势恢宏的球场也让俱乐部长期被沉重债务压身,步履维艰。
这种困境直到2014年才有所缓解,原因是英超转播收入的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改善了阿森纳的财务状况。随着球队能够逐步加大投入以增强竞争力,酋长球场开始显得陈旧,面对新型球场的挑战,阿森纳的比赛日收入逐渐处于劣势。为追赶时代发展,俱乐部的克伦克家族不得不着手开始酋长球场的扩建工程。
这项计划无疑表明,阿森纳过去20年围绕球场运营的核心逻辑或将继续维持不变,成为俱乐部战略的关键支柱。
酋长球场的两面:财富与枷锁
20世纪90年代,弗格森带领曼联称霸英超的资本优势,很大程度上源自老特拉福德球场不断扩建所带来的比赛日收入。意识到这一点,温格在1997年进入阿森纳后立即着手规划俱乐部新球场的可能性。2001年,新球场建设项目获得批准,温格曾豪言此决定是阿森纳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选择。然而,这项决定也让俱乐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陷负债的枷锁。
2006年,登峰造极的酋长球场正式启用。这座拥有6万人容量的现代化球场耗资仅4.5亿欧元,远远低于后来热刺新球场的造价。然而,其中三分之二的资金来自贷款,这让阿森纳难以承受巨额债务的重压。虽然凭借新球场,阿森纳每赛季比赛日收入突破1亿欧元,但这份收入的增长更多用于偿还债务,而非引援投资。直到2014年英超转播收入开始飙升,阿森纳才能将赛季投入提升至1亿欧元以上。
然而,疫情期间的空场比赛对阿森纳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,直接导致俱乐部不得不通过短期贷款解决现金流匮乏的问题。酋长球场为俱乐部带来了经济收益,但也成为制约竞技竞争力的重要因素。从球场启用至今,阿森纳仅有一次进入英超前两名,球队逐渐习惯将获得欧冠资格作为其主要奋斗目标。
近年来,随着英超转播收入的持续增长,俱乐部终于能够加大投入,但这却未能避免阿森纳深陷连续缺席欧冠的困境。财务亏损成为常态,比赛日收入不再是竞争优势。而追赶其他豪门扩建大容量球场所带来的压力,也迫使阿森纳不得不启动新一轮球场改造计划。
球场是枪手升级的钥匙还是难解的命题?
近年来,阿森纳主场的容量排名持续下滑。明年曼城完成球场扩容后,酋长球场甚至会跌至联盟第六位。在伦敦,阿森纳已被死敌热刺和西汉姆联在球场规模上反超。这种现状迫使俱乐部在观众需求和债务偿还之间寻找平衡。扩建酋长球场至至少7万人容量需投入大约5.8亿欧元,对于负担仍在的俱乐部财务来说,这无疑是一次冒险重注。
球迷对此表示期待,希望扩建计划不仅能提升容量,也能通过多功能改造使比赛日收入翻倍。然而,该项目面临许多现实问题,比如加高顶棚需获得地方政府许可,同时扩建还需对公共交通设施容量同步提升。这些规划审批可能耗时长达五年,甚至可能导致阿森纳暂时搬离主场至温布利比赛,这无疑令部分球迷难以接受。
尽管困难重重,扩建酋长球场仍然被认为是阿森纳重新崛起的必由之路。其他英超豪门在比赛日收入的竞争已经全面领先。曼联启动了建设10万人新场馆的计划,曼城和利物浦也在不断扩建主场容量。阿森纳从球场层面的竞争劣势已显而易见,而扭转这一不利局面需尽快行动。
扩建的巨额成本将使俱乐部未来几年继续承压,但与从前不同的是,英超电视转播收入的增长可以抵消扩建带来的财务风险。同时,阿森纳的商业收入也在高速增长,全资控股俱乐部的克伦克家族则可能利用金融手段进一步降低压力。此外,若球队能够保持稳定的欧冠参赛成绩,并冲击重大奖杯,酋长球场的崛起或许会加速枪手的全面复兴。


